少林達摩點穴拳-三武組
瀏覽次數:
日期:2014-04-25 21:29
達摩點穴拳,是清代南少林一貫禪師所創,為少林達摩派技法之一。這套拳法,全部只十二手,專打人體十二大穴,每一手分左右練習。 一、達摩點燈 1.并步正身直立,兩掌自然垂于體側;目視正南方(圖1)。 2.兩掌自體側收向腹前,經胸前向體側弧形收至腰間成抱拳,拳心向上,兩肘尖后收,挺胸收腹;目視正前方(圖2)。 3.右腳向前上一步,成右弓步;同時,右手向左畫弧至左肩前方,虎口向下,掌尖向左,左拳變劍指置于左腰間;目視前方(圖3)。 4.左腳上前一步于右腳內側成并步直立;同時,右掌向前弧形收拳抱于右腰間,左手劍指向前弧形橫點,高與眉平,指尖向右,虎口向上,手心正對左眼,目視左手(圖4)。 二、虎爪挖心 左腳向左側方(正東方)踏出一步,上體右轉成右弓步;同時,左手劍指收護于右肩前,手心向下,右手成劍指向右前方(正西方)點出,手心向下,高與肩平,右臂屈肘、腕如蛇昂頭狀(注:以下各勢的手形均與此相同);目視右手(圖5)。 三、童子挖耳 1.上體左轉(正東方),左腳尖外擺向東,右腳收步于左腳跟后靠緊成左丁字步,伸膝直立;同時,左手劍指向左前方點出,高與肩平,虎口向上,右手動作不變;目視左手(圖6)。 2.左腳向前(正東方)上步,成左弓步;同時,右手劍指向前(正東方)點出,手心向下,左手劍指守護于右肩前;目視右手(圖7)。 3.右腳向前(正東方)上進一步,成右弓步;同時,右手收回于右肋側,左手劍指向前點出,指尖略向右扣,虎口向上,高與鼻平;目視左手(圖8)。 四、二龍搶珠 左腳向左側方(正北方)一步,兩腿直立成左虛步;同時,左手劍指向前(正北方)插出高與鼻平,指尖向下,右手護于右肋側;目視左手(圖9)。 五、金鎖封喉 右腳上前一步,于左腳并步直立;同時,左手劍指順時針轉腕一周向上點出,手背向前,指尖向上,高與鼻平;目視左手(圖10)。 六、達摩插劍 左腳向前(正北方)上步,成左弓步;同時,左手成掌向前下插出,高與襠平,掌心向下,右掌護于左肩前;目視左掌(圖11)。 七、二龍搶珠 1.右腳上前一步,與左腳成并步直立;同時,雙掌向前(正北方)拍擊成合掌,虎口向上;目視雙掌(圖12)。 2.上體右后轉,面向正南方;同時,右腳向前(正南方)一步,兩腿直立成右(高)虛步,左手收護于左腰間,右手劍指隨轉身向前由上向下點擊,指尖向下,高與眉平,手背向前;目視右手(圖13)。 八、金鎖封喉 左腳上步與右腳相并成立正勢;同時,右手收護于右腰間,左手劍指由下向前上點出,指尖向上,高與鼻平,手背向前;目視左手(圖14)。 九、達摩插劍 右腳向前(正南方)上進一步,成右弓步;同時,右手成掌向前下插出,掌心向下,高與腹平,左掌護于右前臂上方,虎口向里;目視右掌(圖15)。 十、達摩敬香 1.左腳上前一步,與右腳成立正勢;同時,兩掌伸臂向前拍擊成合掌,高與胸平,虎口向上;目視前方(圖16)。 2.上體左轉,左腳向左側方(正東方)上一步,成左虛步;同時,左手劍指由下向前(正東方)上點出,指尖向上,手背向前,高與頜平,右手下按護于左腹前,掌心向下;目視左手(圖17)。 3.右腳上步,與左腳并步正身直立;同時,右手劍指由下向前(正東方)上點出,高與鼻平,指尖向上,手背向前,左手護于右上臂內側;目視右手(圖18)。 4.左腳向前(正東方)上一步,成左虛步;同時,左手劍指由下向前(正東方)上點出,高與鼻平,指尖向上,手背向前,右手護于左脅前,手心向下;目視左手(圖19)。 5.右轉身約180度,面向正西方,成右虛步;同時,右手劍指從下向前(正西方)上點出,指尖向上,高與頜平,手背向前,左手護于右肘內側;目視右手(圖20)。 6.左腳上步,與右腳并步正身直立;同時,左手劍指由下向前(正西方)上點出,高與頜平,指尖向上,手背向前,右手護于左肘內側;目視左手(圖21)。 7.右腳上前(正西方)一步,成右虛步;同時,右手劍指由下向前上點出,高與頜平,指尖向上,手背向前,左手護于右肘內側;目視右手(圖22)。 十一、一指點心 右腳向右后側方(正北方)擺跨一步,屈膝蹲成馬步;同時,雙手劍指向左右兩側點出,高與肩平,虎口向上,肘尖下垂;目視正西方(圖23)。 十二、羅漢搭衣 1.右轉身,面向正北方,成右弓步;同時,左手劍指從上向前(正北方)壓下,右手劍指向前點出,高與肩平,手心向下,指尖斜向前下方;目視右手(圖24)。 2.左轉身,面向正南方,成左弓步;同時,右手劍指向前壓下,左手劍指前點出,高與肩平,手心向下,指尖寫向前下方;目視左手(圖25)。 十三、達摩拔劍 1.右轉身,面向正西方,左腳上步與右腳并步,腳尖向正西方,屈膝略蹲立;同時,右手劍指向右側方(正北方)點出,高與胸平,指尖斜向前下方,虎口向上,左手護于右脅前;目視右手(圖26)。 2.左轉身,左腳向前(正南方)踏出一步,右腳上步與左腳成并步,屈膝蹲立;同時,左手劍指隨轉身向前(正南方)下點出,高與胸平,虎口向上,指尖向前下方,右手護于左上臂內側;目視左手(圖27)。 十四、伏虎撩陰 左腳向左側方(正東方)擺跨一步,屈膝蹲成馬步樁;同時,雙手成掌向正前方(正南方)插出,高與腹平,掌尖向前下方,掌心向上;目視雙掌(圖28)。 十五、童子拜佛 1.左腳向正前方上步,成右弓步;同時,雙掌向左右分開,虎口向上,掌尖向外(圖29)。 2.右腳退步,與左腳并步正身直立,兩掌相合于胸前;目視前方(圖30)。 3.放下雙掌,自然垂于體側,自然呼吸(圖31)。 本文來源于 中華氣功大全網(http://www.cn-boxing.com)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cn-boxing.com/info/info_63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