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nav id="icgga"></nav>
  • 歡迎您的光臨!今天是
    您現在的位置:氣功網 >> 氣功心法 >> 現代功法 >>

    行氣通經六步功法

    瀏覽次數: 日期:2012-11-18 11:16

    行氣通經是氣功鍛煉的基本要求,古今練功家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形成了許多功種功法,我們在整理研究古今各家有關練靜功功法的基礎上,結合自己的練功實踐經驗,提出行氣通經六步功功法,我們認為這是氣功鍛煉的基本功法,又是練靜功向高深階段發展的一種功法。按此法學練,可疏通全身經絡氣血,加速內氣循任、督及十二經脈通暢運行,培養人體之精、氣、神,又可避免練功出偏差,為初學者易于掌握而有效之靜功功法。實踐證明,本所氣功門診部對不少嚴重慢性病患者按此功法鍛煉,不久即可出現氣通“大、小周天”,并隨之食欲增進,睡眠安寧,從而逐漸治愈多年頑疾,恢復健康。

    本功法分為六步依次進行。六步功法是有機聯系的統一的整體,每一步又互相銜接,一環扣一環,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,在練功全過程中,通過“調身”、“調息”、“調心”的自我鍛煉,要求做到意、氣、形,內三合。意息相隨,以意引氣疏通全身經絡,最后進入恬淡虛無之境界,“與天地同體”。這是本功法之特點與要求,F將六步功法分述如下:

    一、端正姿勢,全身放松

    練功開始,首先要求心情舒暢,大腦安靜,以一念代萬念,排除雜念,思想集中于練功,同時按練靜功的姿勢要求,做到端正準確,主要是:頭正身直,虛靈頂勁,舒胸拔背,沉肩墜肘,松腰落胯,脊柱成軸,兩腋松開,舌抵上腭,面帶笑容,兩眼垂簾,鼻尖對臍等等。接著進行全身放松,先可用手輕輕拍打頭部、胸部、腰腹及手臂大腿,使之放松,或可用震顫手腳之法引導全身放松,繼則意息相隨,以意引導全身逐步逐段地放松,從頭至腳,由表及里,使全身皮膚、肌肉、神經、血管、臟腑等都放松。同時,意想那一部位放松時,呼吸亦隨之配合,呼吸自然,吸氣時想靜,呼氣時想松。通過這樣放松法的訓練,使內氣得以運行,可感到周身輕松舒適,從而逐步產生氣感,而且由于心里只有想著全身放松這一念頭而代替了其他千萬念頭,故還可使雜念逐步排除,使大腦逐步入靜,從而有利于練功入門,又可避免出偏差。實踐證明,不少練功出偏差者,其原因之一都由于不懂得或沒做到全身放松之故,以致當內氣自丹田發動以后出現氣機亂竄或憋氣、胸悶等弊,所以我們認為練六步功的第一步,必
     

    在學會全身放松的基礎上,接下來是進行三線放松結合貫氣法的訓練,以行氣和降氣。即把身上濁氣自上而下降,并排出體外。所謂濁氣,即病氣或病理信息,通過練功,把身上濁氣往下降,這樣,清陽之氣才能得以上升,即所謂“降濁升清”。其功法是以意念配合呼吸,呼吸自然。呼氣時,意想全身濁氣分三線自頭部往下貫,第一線是由頭部降至胸、腹部沿足三陰經往下降至腳心涌泉穴出去;第二線是由頭部降至兩肩兩手臂、雙手指沿手三陰經出去;第三線是由頭部降至背部沿足三陽經至雙腿、雙腳跟、雙腳趾出去。每一線各可做三至五次,體虛血壓偏低者做一次即可,不宜多做。通過本功法訓練,可使全身進一步放松,濁氣得以下降。練功后可使人周身輕松,頭腦清爽,對于頭昏腦脹、血壓高者練此功法,尤有降血壓、清晰頭目之功效。所以本功法不僅具有防病、治病的作用,而且本身是一種行氣法。通過訓練,可貫通經絡之氣,為行氣通經創造有利條件,同時又是防止練功出偏差(氣往上沖)的一種功法。

    三、丹田呼吸,調息調氣

    1.首先要求把自然呼吸變為深、慢、細、勻的腹式呼吸,并由順腹式呼吸逐步進入逆腹式呼吸,然后結合內視丹田,吸氣時意想氣吸至丹田,呼氣時意想氣呼自丹田,通過這樣鍛煉,從而逐漸使“氣聚丹田”。

    上一篇:天元氣功內功速成秘法

    下一篇:騰空術

    所屬類別: 信息之窗

    該資訊的關鍵詞為:

    ===返回文章目錄===

    熟女 av
    <nav id="icgga"></nav>